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印象马拉维--我院援马拉维医疗队员李永波工作纪实
日期:2019-06-03 点击数: 编辑: 来源: 放射科 李永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来马拉维已经整整一个月了。2019年4月30日12:00中国(陕西)第七批援马拉维医疗队一行17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在首都国际机场转机,经停埃塞俄比亚,于当地时间4月30日12;30抵达马拉维首都利隆圭。

没来非洲之前,我对非洲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里。炎热的天气,广袤的草原和沙漠,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奇形怪异的植物,神秘原始的宗教,能歌善舞的土著人,街上都是有着黝黑皮肤和一口整齐洁白牙齿的人。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了非洲的“热情”,干热的空气把自己紧紧包围了,感觉有点透不过气,火辣辣的太阳和强烈的紫外线刺得人睁不开眼,帽子、墨镜、防晒衣赶紧全副武装起来。这么热、这么晒,这是我对马拉维的初步印象。

马拉维全称马拉维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居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马拉维为农业国,主要种植烟草、棉花、玉米等,经济十分落后,人均GDP 338美元,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

到马拉维利隆圭一个月了,自己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刚来时,由于和国内有六个小时的时差,白天哈欠不断,晚上睡不着,往往要醒来好几次,差不多一个星期才适应当地的作息时间。国内现在是骄阳似火的夏季,利隆圭现在已经进入“冬季”,早晚比较冷,中午太阳有点晒,整整一个月没见一滴雨,但感觉不到干燥。由于农业不发达,土豆、洋葱、西红柿、莲花白是这儿的主打菜。当地种出的土豆非常小,削皮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很容易把手上的皮连带着一起削了。削完皮的土豆连我们的大厨都很为难,切不成土豆丝,吃个土豆丝都要买进口的土豆,进口的土豆价格比较高。欣慰的是牛羊肉居然比进口的土豆还便宜,虽然我们厨师放了不少从国内带来的各种大料,但依然感觉不到国内味道。由于没有自主工业,生活物资比较匮乏,几乎都依赖进口。东西少,价格还高,基本上是国内的两三倍。陕西人爱吃面、好吃面,这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吃面不吃蒜,营养少一半”,在马拉维吃蒜成了奢侈的象征,5600克瓦查一公斤(折合人民币47元),这才真正的叫“蒜你狠”。国内一瓶10块钱左右的二锅头居然在这要卖6000克瓦查(折合人民币51元),这下可苦了几个爱喝酒的。经济落后、物质匮乏、菜比肉贵、物价高,这是我对马拉维的第二印象。

虽然我们物质上不能和国内相比,但我们大家在一起很快乐。轮流外出买菜、帮厨,利用休息时间学外语、散步、健身、打台球、打乒乓球,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马拉维是全世界艾滋病感染率和疟疾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中国政府向马拉维派出第一批医疗队,时至今日,已经整整11年了。在这11年里,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医疗队以良好的医风、精湛的医术和救死扶伤、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马拉维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已经深深扎根于马拉维老百姓的心中。对他们来说,中国医疗队的医生就是上帝派来拯救他们身体健康的天使。我们第七批医疗队将继承和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