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贯彻落实"发挥领导力,终结结核病"主题。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众对结核病危害性的认识,积极预防结核病,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中西医结合科深入"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主题活动。23日下午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在副主任张燕、护士长杨薇的带领下,跟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会,李医生全方位的讲解防治结核病知识。一、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二、肺结核的危害?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您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您的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三、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健康人可能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喷出的飞沫而被感染。但是,一般人感染结核菌后不会发病,只有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才会发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约为10%。感染结核菌但不发病的人不会传染他人。
通过科普结核病防治知识,在场患者及家属对结核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副主任张燕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结核病用药原则:一、早期。主张早期化疗的依据是:早期的结核性病变是活动性病变,结核菌代谢旺盛,生长繁殖活跃,抗结核药物对这种代谢、生长繁殖活跃的细菌能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能使痰菌迅速转阴,彻底治愈;早期病变为可逆性病变,早期开始治疗,病变可以完全吸收,杜绝了复发的机会,不残留X线后遗改变,肺功能保持正常,不受损害,不影响劳动力,停药后也不易复发。二、联用: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减缓和减少耐药性产生,利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交叉杀菌作用,提高杀菌、灭菌能力,防止产生耐药性。三、适量:抗结核药物的用量以能达到抑菌杀菌作用,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病人能够耐受,又不产生毒副反应为适量。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参照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给予适当的药量。四、规律:按照规定的化疗方案不间断地用药,完成规定的疗程,规律用药可以减少耐药性,过敏反应和复发,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提高疗效。不规律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必须教育病人按时、规律用药。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服药次数和间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五、全程: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症状可于二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细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所以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通过结核病知识讲解,提高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意识、早期就诊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座谈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度过,副主任耐心细致的回答每位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一一解答,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争取早日康复。在有奖问答环节,患者热情高涨,积极回答问题,科室为每一位患者免费发放N95医用口罩。今天一位患者过生日,护士长提前准备了生日蛋糕和水果,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祝福中,患者过了一个感动、温馨、难忘的生日!
会议最后,护士长针对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结构分析剖析,要求医护人员熟悉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更加职业化、更加标准化、更加规范化的过硬素质,保证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复。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核病疫情、消除结核病的社会危害,"发挥领导力,人人参与抗击结核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最终终结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