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援非,是我一生不悔的选择
日期:2017-11-30 点击数: 编辑: 来源: 陈晨

11月19日在苏丹阿布欧什中苏友谊医院患者病房里,一位年轻的父亲趴在床头用焦虑的眼神望着术后沉睡的患儿,不时急切地呼唤着“哈撒姆,哈撒姆”。这时小孩长长的眼睫毛突然动了一下,接着慢慢的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对年轻男子说“爸爸,爸爸”,见此情景守在旁边的众人皆露出激动的笑容,纷纷转身竖起大拇指对我说“C尼班吉,过意思,舒克兰,C尼杜克吐了”(意思是中国麻醉医生好,谢谢中国医生)。见此情景我瞬间倍感欣慰,内心觉得自己可以作为一名中国医生为非洲穷困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自豪,为所有在非洲奉献的中国医生而感到自豪!

“哈萨姆,一位6岁的唇颚裂患儿”是我作为中国援苏丹第33批医疗队员正式开展工作以来遇到最为年小的一位患儿,其救治经历也是最为让我感受深刻的一位患者。

阿布欧什中苏友谊医院位于苏丹杰济拉州的一个普通小镇,因为苏丹较为贫困,医疗条件和水平十分有限,自1971年中国援苏丹医疗队便开始阿布欧什镇驻点工作。面对缺医少药的工作环境,一批批中国医生凭着热情的付出,精湛的医术和无偿援助,使得这所“中国医院”远近闻名,每天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我作为中国援苏丹第33批医疗队成员,根据医疗队安排我和另外9位同事于今年10月底先期来到这里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初到阿布欧什医院发现这里的医疗环境和条件远比我们想象的差,所谓的医院更像是国内70,80年代的一所卫生院,整体建筑陈旧,病房破烂不堪。当上批队员曹伟老师带我来到我即将工作的地方“手术室”时,刚进门我竟不小心一脚踩斜一块裂缝的地板砖,见此场景我俩面面相觑忍俊不禁。当我问到有哪些设备及药品时,曹老师指着一台几近报废的麻醉机和冰箱内仅有的4、5样药品说道:这就是全部······当时我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既来之则安之,即然我们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必须得接受,谁让我们是中国医生呢。面对这些困难大家都选择了积极快速适应状态,想尽各种办法解决所遇到的难题。赴任不到一月,我们就累积接诊各类患者1800人次,开展了多例复杂高难度手术,而且大多数是其它医院拒绝手术的患者。其中一位75岁的老太太,因左前臂包块切除术后伤口反复感染,急需截肢手术,但因本人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身体条件太差被多家医院拒绝救治,此次她专程来到阿布欧什医院救治。面对这位可怜的患者,我们决心不想让她继续遭受病痛折磨,大家集体进行了术前的充分讨论,制定了科学的麻醉、手术方案,在所有医疗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手术得以顺利实施,病人康复出院。

11月10日上午,我正在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材时,口腔科卢小鹏主任带着一位小患者来到我的面前,说这是一位6岁的唇颚裂患儿,已经辗转几个医院被拒绝,今天特地找他想让给孩子做手术矫正,但不知道是否可以进行全身麻醉。我一听一股压力油然而生,在这个即使开展成人全麻都险象丛生犹如走钢丝的医疗环境何况是对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呢,我的内心特别想说“不行”,可望着孩子父母那种无助的眼神我犹豫了,在仔细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及手术想法后,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孩子的病痛,然后果断的对卢主任说“行,你最近准备手术吧”。当我把这一情况告诉我的苏丹助手后,她几乎一脸不解而且非常坚决的说道“不可以,这里麻醉机不行而且没有儿童通气模式,没有小孩气管插管,我们从来不做小孩麻醉······”她说的这些情况我何尝不知,在一个时常为找一个注射器而发愁的手术室,对一个小孩实施高难度插管全麻确实不简单。但假如我们放弃,这个孩子以及家人又不知得承受多久的精神压力,现在只要我们术前做好积极的准备,术中细节处理得当,小孩还是很有希望完成手术的,想到这里我没有理会她的态度,只是对她说“没事,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接下来的术前准备也异常艰苦,单纯一根小号气管导管也是颇费周折,跑了好多地方和医院均告知“没有”,最后还是一位手术室护士无意间打听到一所较大医院有,然后利用自己私人关系要来的。11月19日上午在卢小鹏主任,郇科主治医师共同努力下,我们历经2个小时在插管全麻下顺利完成了这例6岁患儿唇颚裂矫正术,患儿术后愈合良好近日出院。

不知不觉来到苏丹工作已经一个月,虽然援非工作非常辛苦,但每每想到我可以利用自己的一点能力,踏踏实实为苏丹穷苦百姓做点事情,其实内心还是非常骄傲和自豪。每天上下班耳边传来是“C尼,过意思”和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一定不能辜负这些可爱善良的人厚爱和希望,扎实干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好一位中苏友谊的谱写者。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