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实验室安全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有效地防止“生物泄漏”事故造成人员和环境的危害,12月7日,我院检验科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演练,模拟菌株溢洒后的处理流程。
演练从一宗“意外事故”开始:实验室操作人员马庆在进行结核菌药敏操作时,不慎将结核菌液体培养阳性菌株管打翻,污染物造成一个具放射状的约10×15cm的污染面,但未造成人体本身直接污染。此时实验操作人员立即停止工作,启动《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在标本洒溢区域铺上清洁毛巾,将2000mg/L的次氯酸钠由外向内在区域内洒上,电话告诉科室负责人,填写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登记表,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放入医用垃圾桶内,安放生物安全警示牌,停止作业,打开紫外线灯,离开实验室。

马庆在菌株溢洒后进行紧急处理
30分钟后,工作人员屈少毅穿好个人防护用品,携带镊子、桶、无菌纱布进入实验室,关闭紫外线灯,将毛巾及洒落物仔细钳入桶内,用无菌纱布擦干、处理好垃圾,填写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登记表,脱下防护用品,离开实验室。随后,工作人员李静穿好防护用品,携带灭菌效果监测用品进入实验室,采集洒落区域地面、柜门、凳脚等部位细菌培养标本放入样品箱,填写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登记表,脱下防护用品离开实验室,将事件发生及处理经过上报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48小时后报告灭菌效果监测结果,解除生物安全危险警示,实验室恢复作业。整个过程按照预先制定的演练方案有序完成后,检验科主任白广红对本次应急演练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屈少毅穿戴好防护衣对污染进行进一步处理

李静携灭菌效果监测用品进行样品采集

白广红主任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次演练锻炼了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明确了实验室在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的处置原则和流程。并告诫每一位实验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防止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医院环境、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