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将护理工作者唤作“提灯女神”,因为虽然她们不能改变夜的黑,但是有了她们的陪伴却可以提升走夜路的勇气。
大约半个月以前,内镜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名叫张大姐。
张大姐是一位聋哑人士,年过四十,她预约了无痛胃肠镜检查。
检查当天一早,她和家人早早来到了内镜室门口等候。我们为张大姐建立了静脉通路,并安排她在候诊区等待。在候诊区,我注意到张大姐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神情紧张,仿佛心头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我走到张大姐面前说:“马上就到您了,您还有什么顾虑吗?”
张大姐抬起头,看着我没有说话,眼中透露出迷茫和不安。
她的丈夫道说:“她是一名聋哑人,她刚跟我说不想做检查了。”
我立马拿笔和纸写道:“大姐,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我说:“您能写字吗?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帮助您。”她眨了眨眼表示同意。
我将笔和纸放到她的手上,也许是因为早饭没吃,或者因为太过害怕,大姐刚刚握住的笔还没来得及写出一个字就掉了。大姐的眼睛湿润了......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捡起笔,同时用手支撑着写字板。
我说:“不要着急,不要泄气,我们慢慢来,一点一点地写。”
张大姐紧紧握住手中的笔,摇摇晃晃地写下了几个字:“不想检查了。”
她的丈夫沉默了。
“您能告诉我您现在的感受吗?”我写下了这句话。
张大姐写到:“害怕,担心。”
“可以告诉我,您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吗?”我继续写道。
张大姐用手语表示,“我父亲两年前做胃肠镜查出胃癌晚期,我怕自己也会查出同样的病。”
我理解地点了点头,“您父亲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检查呢?”我继续写字与她交流。
“他当时是因为进食困难,身体消瘦。”张大姐用手语回答。
“那您这次是为什么来做这个检查呢?平时有什么症状呢?”我继续写到。
“我平时没什么感觉,只是有时会打嗝,胃经常疼。我知道我早该来做检查了,可是一想到父亲的痛苦,我就心里发慌。”张大姐的手语表达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虑。
我问:“那您觉得这种心态对您的疾病有帮助吗?”
张大姐写到:“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令我异常焦虑不安。
我了解她担心和恐惧的缘由,但我也明白,患者的意愿必须被尊重和理解。我轻轻地放下她的手,坐了下来,试图与她建立一个开放、坦诚的对话。
我写到:“大姐,我希望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你的家人,还有我们医护团队,都在这里支持着你。你的坚持,都是一次对生命的胜利。你的家人会为你的勇敢感到骄傲,你不认为,你坚持治疗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和回报吗?”
张大姐的眼神开始变得不那么坚定,她的表情也逐渐柔和了下来。我继续说:“张大姐,请放心,我们这里的胃肠镜检查是无痛的。您只需睡个觉,检查就完成了。我们的消化专家任主任将亲自为您操作。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告诉我。除了我,还有麻醉医生、检查医生和护士,我们都会全程陪伴您。等您醒来,检查也就完成了。您不必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或许是因为我的坚持和关心,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
张大姐写道:“或许我应该试一次吧。"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微笑着说道:“姐,我们会全力支持您,帮助您度过检查的每一步。您不是一个人面对这一切,我们整个医疗团队都会与您同行。”
张大姐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微笑,她轻轻点头,写到:“护士小姐,刚才我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觉得特别害怕。谢谢您的陪伴和鼓励,我觉得我可以面对这个检查了。”
我对张大姐微笑着说:“您真是个坚强的人,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一直在您身边支持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的丈夫用力的点点头,我问到:“您可以给大姐一个拥抱吗?”
男士用温暖的怀抱紧紧拥抱着大姐,张大姐终于可以在这个安全的怀抱中释放出内心的委屈和痛苦。她哭了,是一种释放,更是是一种重新聚集力量的方式。
随后,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检查也顺利完成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胃窦部活检。
在张大姐离开前,我再次和她交流写道:“您先回去好好休息,我已经和检查医生提前沟通过了,恶变的可能性不大,但出于谨慎起见,我们还是需要等待活检结果,三天后来取病理报告。”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她笑容满面地拿着检查单回来,向我写道:“护士小姐,我检查的结果没有大问题,只是浅表性胃炎,不是胃癌。我真的很感谢您,对我的陪伴与关爱。”
张大姐再次向我做出了谢谢的手势,我也向大姐伸出了大拇指。
在我们的工作中,像张大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帮助她们重塑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尽可能的发挥我们现有的能量去帮助每一个失落的人,相信叙事的力量可以帮助起病人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